當代書畫名家——陳一源 范曾作品鑒賞
陳一源,字泉靈,號喬仁。四川成都人,中西文化研究獨立學者,社會活動家。長于書法、詩詞、文化評論與長壽養(yǎng)生;其文學作品散見于各大網(wǎng)絡以及報刊雜志。
與許多書法界人士所不同的是,陳一源先生執(zhí)著的認為:歐洲工業(yè)革命以來,西學東漸,在科技、醫(yī)學、文化、藝術方面的話語權都是西方人制定的。在這些方面的很多標準都是他們說了算。我們中國書法具有像宗教一樣神圣而圣潔的地位。我們的書法,這個獨有的民族文化形式也被稀里糊涂的拉近了他們的藝術行列,“下嫁”于西方的藝術。
中國人應該有自己堅定的文化自信:書法就是書法,書法不是藝術。藝術只是一個近100多年以來才叫響的一個外來詞匯,在沒有藝術之前,中國的書法就已經(jīng)存在2000多年了。書法可以涵蓋藝術,而藝術絕不可能涵蓋我們的書法。也許,中國書法是西方人永遠望塵莫及的一座文化高峰。西方藝術,它怎么折騰也只是在三維空間里面的一種技術活。藝術品都是創(chuàng)作出來的,而書法是不允許創(chuàng)作的,好的書法作品都是“神來之筆”。而我們中國書法,沒有更高維次的思維和見解,是不可能寫好書法的。易經(jīng)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不明白這些道理,談所謂書法都是隔靴搔癢。
陳一源先生認為,主動捍衛(wèi)中國書法神圣而圣潔的地位,應該是衡量一個中國書法人有沒有文化自信的具體尺度。
中國書法是我們祖先留給人類的一塊璀璨的文化瑰寶!她會永遠在人類文化史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陳一源作品鑒賞
陳一源作品鑒賞
范曾,1938年生于江蘇南通,中國書畫大師,著名國學家、詩人?,F(xiàn)為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名譽文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終身研究員,南開大學終身教授,南開大學文學院、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南通大學終身教授,稽山書院、盤山書院院長。2008年獲法蘭西公民之星金質(zhì)勛章。2009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任命為“多元文化特別顧問”。
2011年獲“中華藝文?終身成就獎”。
范曾先生出身于中國延綿450年不斷十三代詩人的著名文化世家。他于文、史、哲諸領域博古通今、通郵中西,提倡“回歸古典、回歸自然”,身體力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原則,對中國畫的發(fā)展厥功至鉅,開創(chuàng)了“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先河。他的文、史、哲著述中,所透露的人文關懷為國內(nèi)外學界所共稱,而其文章之雄奇優(yōu)美,多次被譽為海內(nèi)之首選。作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化特別顧問,曾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回歸古典、回歸自然”“趨近自然”“根本善”的專題報告。1984年,日本岡山縣建立范曾美術館,為中國于世界唯一享此殊榮者。1986年,范曾先生捐建南開大學東方藝術大樓。范曾先生宅心仁厚,慈愛博施,曾被命名為“中國十大慈善家之一”。
范曾先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著有《大丈夫之詞》《中國畫研究法》《經(jīng)史漫步》《范曾詩稿》《莊子顯靈記》《范曾簡墨》《尊賢畫集——范曾與八大山人神會》《范曾詩文集》《范曾詩稿》《范曾散文三十三篇》《老莊心解》《論文學》《趨近自然》《范曾海外散文三十三篇》《大木蔥蘢》等約150部,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130部。
范曾先生有二十四字自評:癡于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
范曾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