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向網絡教育課程突飛猛進,網絡教育課程質量令人擔憂
“花9元買10節(jié)課”、“花49元買33節(jié)課,再郵寄教材”、“花19元買20節(jié)課,再享受499元禮包”山西太原的白女士發(fā)現(xiàn),她和孩子被網上教育的廣告團團圍住。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寒假期間,各大院校紛紛開啟“搶人”模式,不少院校以低價為噱頭吸引家長“入網”。在大規(guī)模的宣傳中,全班都是“名師”,效果是“得分明顯”,幫助孩子們“實現(xiàn)假期曲線超車”。但事實上,不少院校對教師資格存在疑慮,課程質量參差不齊。有些老師對教學不感興趣,而是專注于銷售。
低價銷售隱蔽套路
這個假期,網上教育廣告充斥著各大短視頻平臺、社交應用、綜藝節(jié)目、路邊廣告牌?!苯衲昃W上教育廣告很多,他們賣的課程出奇便宜。有的院校10節(jié)課交9元,有的30節(jié)課交19元,不少院校甚至贈送價值數(shù)百元的教材禮包。沒有最低標準,只有更低?!卑着空f。
與每小時幾百元的線下培訓相比,這樣一門低成本的課程對很多家長來說頗具吸引力。事實上,低價是有規(guī)律的。
浙江溫州的李女士最近給孩子買了各種低價課程?!边@些課大部分聽上去很生動,但老師最后往往會講解重點。課程總量雖大,但不系統(tǒng),講解不深入。相反,它不斷地吸引孩子和家長購買課程。只有購買了正規(guī)課程后,系統(tǒng)才會解釋,但正規(guī)課程的價格并沒有那么便宜。”
從事網絡教育行業(yè)10多年的劉啟明告訴記者,低價誘惑是網絡教育機構最常用的營銷手段,主要是為了排水,而且效果也不錯。
劉啟明告訴記者,一些網絡教育機構的營銷攻勢很強。小視頻廣告大多邀請演員扮演各種角色,有的當老師,有的當家長、學生和院校領導。
記者發(fā)現(xiàn),這些廣告一般都是例行公事,極力制造矛盾,加重家長的焦慮。有網友將這些模式概括為:反擊情景“酷劇”、家長痛點情景、比價情景等
“為了博取眼球,賺取點擊率,賣班級廣告,編造故事,制造緊張,讓本來就很焦慮的家長慌了神。”劉啟明說。
據了解,投入網絡教育行業(yè)的巨額資金并沒有真正用于課程研發(fā)。以“向誰學習”為例,其2020年第三季度的銷售和營銷費用為20.56億元,研發(fā)費用為2.2億元,營銷費用為研發(fā)費用的9.3倍。
除了線上線下的廣告,網絡教育機構還推出了“口碑裂變”營銷,即利用家長來宣傳課程。劉啟明告訴記者,在家長中推薦課程無可厚非。然而,在企業(yè)的刻意推動下,一些家長卻做起了拉人頭的生意,獲利百余元。
“我們報的這個班是一位家長推薦的,他說老師上課多好。但交了錢后,我們發(fā)現(xiàn)老師不是班上的那個,沒想到家長推薦給我們獎勵?!?。
家長王女士說,有些教師沒有證書就工作,“不管是真是假,即使他們真的從名校畢業(yè),也可能不擅長教學?!?。
不少網絡教育機構的老師表示,他們通常會打出廣告,說老師是金牌講師,教學時間多,經驗豐富,但“這些都是老師自己寫的。不要吹得太遠。
記者還發(fā)現(xiàn),不少培訓機構的教師無證上崗。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下發(fā)了《關于規(guī)范校外網絡培訓的實施意見》,明確規(guī)定所有教師應持有教師資格證書,并公示姓名,培訓平臺和課程界面顯著位置的學員照片和教師資格證書。
然而,許多機構對這一要求視而不見。曾在“學霸軍”網絡教育機構工作的高先生告訴記者,該機構對教師資格證書并不在意。招聘時,他要求本科學歷,但對專業(yè)沒有特殊要求。經過一輪遠程試用,他才通過招聘程序,開始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