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婷婷av天堂|在线视频色综合资源网|精品探花视频在线播放|激情开心五月欧美性爱|強姦 亂倫 国产超碰se

著名國學專家——王永吉

2021-11-05 11:22   來源: 旅游生活報    閱讀次數(shù):6229

著名國學專家——王永吉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91c4db0cffe16b2fe9c4b20a94f576c.jpg

   王永吉,(字祥宇)男,漢族,生于1968年,自修本科,居住于吉林省長春市蓮花山旅游度假區(qū)。少年時深受祖上影響,早早踏入國學之門,多年來潛心研究四書五經(jīng)、德道經(jīng)等。并長期從事經(jīng)濟學、環(huán)境地理學等中國國學文化方面的研究與實踐工作以及從事企業(yè)投資咨詢、商企名稱策劃等。多次應邀參加全國大型國學文化會議。國學專家,易學專家,高級心理咨詢師。

   王永吉老師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擅長用易經(jīng)和經(jīng)濟結合,能準確把握市場、經(jīng)濟的走向,被很多企業(yè)聘為特邀顧問,對經(jīng)濟敏銳感知和精湛的易經(jīng)方面的造詣,使企業(yè)獲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王永吉現(xiàn)任決策中國專家智庫聯(lián)盟副理事長,中國文明出版社認定為走進國學經(jīng)典人物。中國東北易學論壇副主席。吉林省明華心理咨詢師職業(yè)培訓學校副校長。長春市國學文化協(xié)會會長、法人。資質(zhì)職稱國學講師、教授,高級心理咨詢師,易學傳承師。編輯書籍《淺析暢談國學經(jīng)典》、《說易論道》等。

王永吉老師權威但不張揚,榮譽只說明過去的經(jīng)歷,不是炫耀的資本.在未來社會發(fā)展中將更加努力,力求至臻至善,再創(chuàng)新輝煌!

(望有志之士加入吉林省長春市國學文化協(xié)會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暢談微信13596409852)。

7ab0b40cdda85adf33512eaa7b2377b

長春市國學文化協(xié)會簡介

   吉林省長春市國學文化協(xié)會成立于2019年4月18日,主管部門為吉林省長春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經(jīng)吉林省長春市民政局批準成立。協(xié)會由王永吉等發(fā)起,由多所大學及相關單位共同協(xié)辦,宗旨是:弘揚中華優(yōu)秀國學文化,倡導文明道德新風,團結廣大會員,齊心協(xié)力,共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國學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是哺育滋養(yǎng)全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脈和乳汁。傳承文明、弘揚國學是所有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當代炎黃子孫團結奮斗、攜手共建美好家園的思想基礎和精神追求。我們匯聚民俗文化、企業(yè)文化等東西方多元文化中的精華,創(chuàng)新出富有現(xiàn)代氣息、緊跟時代精神的新國學文化。為此,協(xié)會將廣泛吸納來自社會各界的有識之士、聯(lián)系熱心傳播國學、立志投身于優(yōu)秀中華文化傳承的文化教育界、新聞出版界等各個方面的朋友加入?yún)f(xié)會并參與其中,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眾志成城;發(fā)揚求真務實的作風,腳踏實地開展工作,謀實策、做實事。發(fā)揮群團組織作為黨聯(lián)系群眾紐帶的自身優(yōu)勢,大力宣傳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意發(fā)現(xiàn)身邊的好人好事,總結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新鮮經(jīng)驗,與時俱進,習學成德、移風易俗,通過活生生的典型切實增強傳統(tǒng)國學文化的現(xiàn)實感召力和影響力。關注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善于把握協(xié)會工作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傳統(tǒng)國學文化學術研究和專題講座,每年提前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準確立既體現(xiàn)精神內(nèi)涵、又具有時代氣息的主題、邀請市內(nèi)外專家學者舉辦高層論壇,進一步確立以國學為重點的傳統(tǒng)文化的應有地位。

   為了滿足社會群眾對國學文化典籍和現(xiàn)代社會科學成果的學習需求,考慮到不同群體接受能力的差異性和客觀要求的多樣性,充分利用多處場地,定期或者不定期舉辦國學經(jīng)典解讀、傳統(tǒng)禮儀規(guī)范、讀書與健康、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指導、心理學與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模式與基本構建等專題講座。正本清源、解除思想疑惑,激發(fā)前進動力,把古往今來無數(shù)先人積累的超凡智慧和崇高美德用最為通俗的語言、最為簡便的方式直接傳授給聽眾,做到推陳出新、古為今用。此外,協(xié)會專門開設網(wǎng)站”傳遞信息、溝通情況、品讀經(jīng)典、弘揚正氣,提升正能量

afbc1f0f20a53c88d6ae92441374164

   響應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號召,發(fā)揮協(xié)會工商企業(yè)界會員自身特長,一方面在協(xié)會成員內(nèi)部開展“守道德、講誠信”活動,做誠實企業(yè)家、當文明實踐者,每年組織申報、自述和評比,用實際行動擴大社會影響,引領風尚。

   另一方面協(xié)會組織將積極為廣大會員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開辦企業(yè)家聯(lián)誼會。在會員之間要加強聯(lián)系與溝通,相互支持、取長補短,形成團結互助、競相發(fā)展的良好局面,壯大自身,奉獻社會,帶動地方經(jīng)濟加速振興。

   孔子有言:“德不孤,必有鄰。”注重躬身自省,強調(diào)以德化人,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完善國學道德修為是每一個中國人既有的生活習慣,也是古老民族長盛不衰、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力量源泉。堅信在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弘揚傳統(tǒng)國學文化的事業(yè)必將愈加興旺發(fā)達,中華文明之火一定會代代相傳、萬世不息。

c06c64e71b190c4b6f16395039bc8651

73461a196d9a91d9d09cc894080c2f55

820fa9730b38c4fe4bee85e550ad2b94

df0c01764dda3491ac559f9ec7370399

a3acc772bb70a6e17f2856768996ef1b

44c19d1ed19b93cb34fd37e61bc7548

091470a60a5520cd3f75b81013b66284

b03470ed38964fb2bb51c3d2da71882d

908c2593de32c2c3066de929487ab450

5a9f3131f9dd77238d71e33278b3078

932b2c5c3badfe41df438abe1f1bea2

82d1a215499f134f5928079455b0012

 

77c88d65621d28758cacaa44d9d0dfd

(我的兩篇文章)

淺談國學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國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寶.它的發(fā)展具有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它的起源也是十分的具有歷史性。我們的國學幾乎融合了我們先人所有的智慧,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指導性的作用。在為人處世方面,他教給我們?nèi)绾稳プ鲆粋€真正受歡迎的人。在學習與思考方面,他教給我們?nèi)绾尾攀钦嬲行У娜W習等等,這些方法都是我們民族的瑰寶與才華的結晶,是值得我們歷代去傳承與學習的東西。這是因為國學對我們的社會整個發(fā)展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本文就從國學的起源與發(fā)展入手,從人格修養(yǎng)、傳統(tǒng)美德、和諧社會三個方面入手,引用國學當中的一些觀點與現(xiàn)代社會相結合,去講解國學對于我們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帶來的影響。

8a12e9b2624aa6638f83cdb529c8bef3

關鍵詞:國學、社會發(fā)展、影響

一、國學的起源與發(fā)展

   當我們說起國學時,我們的腦中所想的就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或者其他學派的主要思想。然而,國學的歷史是很悠久的,那么何謂國學?其實國學是以先秦的經(jīng)典及諸子百家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它的分類是很多種的,但主要說的都是中國古代從古至今的各種學說。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的國學并沒有消失而是逐漸地壯大起來,成為中國的一個璀璨文化。

   國學的發(fā)展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擴大的過程,至今為止,沒有一個準確的國學范圍。因為我們的國學所包含的種類特別的多,從天文地理到為人處世到社會統(tǒng)治,這些看似不相關的內(nèi)容卻都是國學的精髓。國學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加豐富。國學里的內(nèi)容在不斷的更新,不斷的被人們一次又一次的研讀講解,歸納,到如今他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國學在古代的發(fā)展過程其實就是先人們智慧結晶的一個記錄過程。當我們細細的去品讀國學當中的某一部分時,在與自己現(xiàn)在所處的環(huán)境結合去思考。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現(xiàn)在所面臨的困惑,其實在國學當中都可以找到答案或者先人們早就已經(jīng)為我們做出了解答,甚至包括一些技術性的東西。在學習國學之后,我們不得不佩服我們先人的智慧,國學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傳承的東西。

二、國學有助于完善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

1、人格修養(yǎng)的重要性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做人先學人。”意思就是在走進社會之前應該學會的是去如何做人,也就是我們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這也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是多么的重要。同樣,我們也聽過“人無信而不立”這句話,他就是要告訴我們?nèi)绻粋€人不講誠信,那么他將會在這個世界上無法立足,那么這樣的人,他的一生必定是慘淡的,由此可見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是多么的重要。我們在交往時也喜歡去和一個品德端正的人去交往,再與這樣的人交往時,我們很愿意與他真心相待。而一個人的人格修養(yǎng)包括誠信、為人處世、守約等等,它包含的內(nèi)容有很多,這都是每一個人一生當中的必修課。

0abff406b4c25793f2eb65dbcfa858a5

2、國學中人格修養(yǎng)的重要性的體現(xiàn)

   一個人的人格修養(yǎng)是整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其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修身,由此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有多么的重要。

3、國學對于個人修養(yǎng)的具體指導

   我們的國學不僅提出了修養(yǎng)的重要性,還為我們講解了如何去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什么才是有修養(yǎng)的正確做法?!熬犹故幨帲∪碎L戚戚。”這是我們所有人幾乎都知道的一句話,而且他也影響了我們許多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有關修養(yǎng),道德的問題,國學當中就能給我們最好的答案。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這就對于我們?nèi)烁裥摒B(yǎng)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類似的話有很多很多,它對我們個人修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現(xiàn)在國家也正大力提倡提高我國人民的綜合素質(zhì),其中個人修養(yǎng)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通過學習國學,就能夠讓人們意識到個人素養(yǎng)的重要性,同時也能提高我們的個人素養(yǎng),這對于我們整個的社會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國學有助于人們傳承中華美德

1、優(yōu)秀的中華美德

c4766695110cce34256ee22819d3710b

   我國的中華美德是一直大力提倡要傳承的,從小我們也被各種各樣的中華美德所影響。從尊老愛幼中,我們知道要尊敬老人,尊敬長輩,尊敬兄長,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從愛法守紀中,我們知道不能干違法的事情,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要保護公共財產(chǎn);從熱愛祖國中,我們知道國家是我們每個人最堅強的后盾,也是我們身份的證明。這樣的傳統(tǒng)美德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似乎在剛開始記事時便已經(jīng)知道了這些,這是對我們每個人素養(yǎng)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也正是因為這些優(yōu)秀的中華美德,我們才能夠成為今天這樣有素養(yǎng)的人。

2、國學中的中華美德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一首《游子吟》體現(xiàn)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母愛如空氣,陽光和水,擁有她就擁有了世上的珍寶,什么也不能換取,她卻讓平凡的生活充滿色彩。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如此孝順的作為,一個只有四歲的小孩都知道孝順和謙讓,孝順是一個人的品德,謙讓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如今,社會發(fā)展如此之快,但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素質(zhì)越來越低,都遺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現(xiàn)在一個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會做到孝順和謙讓。好聽的話語誰都會說,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誠心誠意地做呢?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都是蒼白的。

   有一回,孔子到齊國去,路上看見兩個小孩正在辯論問題??鬃涌戳耍X得挺有趣,就對跟在身后的學生子路說:“咱們過去聽聽孩子們在辯論什么,好不好?”子路撇了撇嘴說:“兩個黃毛小子能說出什么正經(jīng)話來?”“掌握知識可不分年齡大小。有時候,小孩子講出的道理,比那些愚蠢自負的成年人要強得多呢?”子路一下子紅了臉,不敢說什么。

00a0ef0e81b6181c230b1a5d59b45d5e

   噢,原來你就是那個孔夫子呀,聽說你很有學問。好吧,就請你來給我們評一評,看誰說得對!”兩個孩子說。孔子笑著說:“別急,一個一個地講。”二個孩子對于太陽的大小都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說完,兩個孩子一齊看著孔子,說:“你來評評誰對吧?!边@下可把孔子難住了,他反復想了半天,還是覺得兩個孩子各自都有道理,實在分不清誰對誰錯。于是他老老實實地承認:“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以后我向更有學問的人請教一下,再來回答你們吧。”兩個孩子聽后哈哈大笑:“人家都說孔夫子是個圣人,原來你也有回答不了的問題呀!”說完就轉身跑走了。子路很不服氣地說:“您真應該隨便講點什么,就能把他們鎮(zhèn)住?!笨鬃诱f:“不,如果不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不懂,怎么能聽到這番有趣的道理。在學習上,我們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只有抱著這種誠實的態(tài)度,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痹凇墩撜Z》里,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說到做到,在小孩子面前也要表現(xiàn)出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這不僅是一個人的求學態(tài)度,也是一種誠實的美德。

這些傳統(tǒng)美德故事既有趣又能帶給許多人啟發(fā),也正因為這樣傳統(tǒng)美德才逐漸地演變?yōu)槲覀兊奈幕鍖?,成為我們每個人的道德標準。

14512a0a91a82c863de4b5fc27c86a9

3、國學對中華美德的傳承的意義

   首先,中華美德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具備的,而這些中華美德大都出自于國學當中。在國學里,先輩們對中華美德有具體的闡述對于個人修養(yǎng)也有具體的指導。通過學習國學,可以讓人們明白真正的中華美德應該如何去踐行。其次,通過國學的學習,我們也應該知道中華美德對于每個人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人們就會主動學習傳統(tǒng)美德,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這樣整個人的個人素質(zhì)就會提高,整個社會的綜合素質(zhì)也會提高。最后,國學的學習能夠積極的督促人們?nèi)W習中華美德,并將它們發(fā)揚光大。這對于我們整個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國學既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又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54b602fb3befb9d9760eadc0e4538d89

四、國學有助于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1、國學中對于管理社會的體現(xiàn)

   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他的意思就是講,不必擔心土地少、人民少,而應該擔心治理政策方面的不公平。這就是孔子對于管理國家的一種想法。而這種想法對于現(xiàn)代社會同樣也是適用的。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就有公平公正,由此可見,孔子的想法是超前的,同樣,他的想法也對后來的社會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現(xiàn)在的社會。在現(xiàn)代,我們常常用在衡量社會利益的分配上是否公平民主、公正合理。

孔夫子認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惠而不費”,即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而組織又沒有什么花費,這就是管理的效益最大化,即以盡可能少的代價取得盡可能多的成果,這是一個具有共同性、普遍性的經(jīng)濟原則?,F(xiàn)在企業(yè)普遍使用的承包制、計件工資、事業(yè)部制不都是這一思想的運用嗎?在如何提升領導者的素質(zhì)方面,孔夫子主張領導者首先要有一顆愛心,即“仁者愛人”,要“泛愛眾”,“選賢與能”,領導者應嚴于律已、寬以待人。這些思想都會對我們產(chǎn)生很多的積極作用,他所提倡的觀點可能不適合于我們真實的情況,但它能帶給我們思考,讓我們?nèi)プ约号袛鄾Q策,這也是對于我們的一種影響,在此基礎上,我們再次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就會發(fā)展成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這也是國學帶給我們的一種創(chuàng)新的靈感。

2、國學對于現(xiàn)在社會氛圍的影響

   國學對于人們有了具體的道德要求,對于整個社會的發(fā)展也提出了最理想的狀態(tài)。如果人們能夠真正做到國學里的那些道德標準,那么我們的社會的整個綜合素質(zhì)會有很大的提升,這樣的社會也必將是一片和諧的景象。這也正是我們每個人所期待的,國學能夠給國家管理者很多的指導思想。從現(xiàn)代的社會角度去思考,我們會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管理政策在國學當中都有提到,可見國學對于我們整個社會的發(fā)展都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將國學中的那些管理思想應用在現(xiàn)代,無論是去管理一個國家,還是管理一個企業(yè),都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對于整個社會而言,他將能夠有序的經(jīng)營整個社會,讓整個社會沉浸在和諧的氛圍當中。

763723d5e7018938e47509b5e5f7b300

五、國學在現(xiàn)代的發(fā)展情況

   隨著社會不斷地發(fā)展,信息化的時代,快速的席卷了整個世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們不乏對整個生活產(chǎn)生迷惑或者被大千世界的各種事物所誘惑。而在這個時代,國學再一次成為時代的熱點。在一些電視節(jié)目上開始出現(xiàn)漢字聽寫大會比賽,《中華好詩詞》這樣的優(yōu)秀綜藝節(jié)目,還有的通過各種各樣的簡短的小視頻去表演國學當中的一些有趣的,有意義的故事,讓人們從中學習國學,學習當中的文化精神。有的學校也在積極響應讓學生學習國學,有的學校開展《弟子規(guī)》的朗誦比賽,有的學校進行禮儀文化的學習,更有穿漢服等一系列的有關國學的活動。這一系列的現(xiàn)象都是人們在學習國學推廣國學的方法。由此可見,國學將會在我們未來的社會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學的歷史發(fā)展悠久,它積累的是我們從古到今的所有的智慧,國學所涵蓋的內(nèi)容豐富,種類齊全,從天文地理到為人處世都有很明確的講解,所以它幾乎成為了我們的一種很獨特的歷史文化。其中的一些文化已經(jīng)名揚國外,受到了國內(nèi)外許多人的關注與喜愛。從整體來看,國學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一張最靚麗的名片,在未來,它的發(fā)展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讓更多的人喜歡國學,學習國學。作為每一個中國人更應該去學好國學,傳承國學精髓,將我們的國學發(fā)揚光大。

   小結:國學對于整個民族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不論是從一個人的自我修養(yǎng)開始,還是到國家的發(fā)展與國家的統(tǒng)治,國學都對這些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國學即是一種文化的體現(xiàn),也是我們的一筆財富。在最近幾年,國學再次成為時代熱點,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人們在學習國學時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國學帶給自己的啟發(fā)與思考更加體會到了我們先人的智慧,以及先人當時說期待的社會。在這個經(jīng)濟高速發(fā)達的時代,國學能夠讓人們靜下心來好好的去思考,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自己該如何去面對紛擾的社會。這些都是國學對整個社會影響的體現(xiàn)。我們的國學是我們國家的一張亮麗的名片,我們應該傳承下去并將它發(fā)揚光大。

實現(xiàn)完滿人生的心理信念

——念中有善、目中有人、口中有德、心中有愛、愛中有序、行中有覺

   完滿人生離不開心理信念支持,信念堅定則人生越行越順,越走越好;信念動搖,則前路就難以逾越坎坷、披荊斬棘。大家好,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心理信念這回事。行之越遠,信念越堅,要實現(xiàn)圓滿人生需要堅持六個方面的信念——念中有善、目中有人、口中有德、心中有愛、愛中有序、行中有覺。念中之善是基礎,眼中之人是尊重,口中之德是尺度,心中之愛是奉獻,愛中之序和行中自覺是提升,這六個信條讓人生越走越好。

acb8f0ffdb351537dfa3624b509c4c8

一、念中有善

   俗話說,心存善念,必有善行。但行善事,善念是基礎,也是根本。什么是“善”?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每一個華夏子孫必備的素質(zhì)?!吧?”即為好的、高尚的、多表現(xiàn)出心地仁厚,品德醇厚。善念就是修善之念,好的念頭,是存在于個體意識與頭腦中的一種好的 、善的觀念或觀點,對于我們行為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在悠久的中華文明中,諸多學派、學者推崇“善念”。如道教始祖老子曾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其言告誡世人:個人的修行雖然要獨善其身,但是與人在交往時要做到與人為善,有善念,能善行。在老子看來,心中有善不僅是一種處事態(tài)度,更是一種人生智慧。任何時候選擇與人為善都是明智的,因為“人有善愿,天必佑之”,相反,人一旦生出惡念、歹念,則“惡報必至”。

   在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更迭中,善念始終永不褪色,很多俗語、成語、名句都與善念相關。如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說的是行善事當有崇高的境界,高尚品德當依向善的修煉。“習善揚善” ,就是告誡大家要存善心、說善言、踐善行,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平凡事做起。還有“日行一善”,希望人們可以從每日一善念、每日一善言、每日一善事做起,努力成為社會中希望的傳播者。在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也提出了“友善”,倡導與人為友,與人為善,讓善念成為社會的滋養(yǎng),讓善舉溫暖大家新田。

可以看出,善行與善念是分不開的。唯物主義哲學告訴我們,意識是一種生命的能量,必須流動,就像電腦硬盤必須在電流作用下轉動,電腦才能工作。所以,意識就是意識流,就是生命流。作為一種意識,善念就是人們心中流動的善,指導著人們做出善的舉動,好的事情,幫助人們的生命更加有意義,更完滿。

   在我看來心懷善念,可以分為兩種情形。第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與人為善、善待他人。這是一種在人家交往中的善,表現(xiàn)遇事往好處想,與人往對處想,為能夠信任他人,積極樂觀。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先人后己,為他人著想,愿意付出、愿意服務、愿意奉獻。而第二種善,缺常常被我們忽視,那就是善待自己。其實善待自己也是一種善,而且,我認為只有能夠善待自己的人,才能真正念中有善,與人為善。善待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物質(zhì)上的善待只是淺表,內(nèi)心的滋潤和修養(yǎng)才是從心靈深處善待自己,表現(xiàn)為對自己的一種悅納和包容,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加寬厚的人,更加具有包容力的人,賦予我們自己“為善”的能力。

fc641fdee4f85f497af134cc99eeafdd

二、目中有人

   我們經(jīng)常聽說到一句話:某某人簡直太目中無人了!顯然這是一句批評的話,從中我們也知道,目中無人的人顯得狂妄而自大,難以與人為善,也便難以結交真正的朋友,受到大家的歡迎。因此反過來說,我們要讓生活充滿柔軟和溫度,要能如鮮花一般蜂蝶相伴,自然要做一個“目中有人”的人。

a3ae7f2197db691ae8828c0423a3d599

作為“目中有人”其實與“念中有善”一脈相承。心中的善念,讓我們成為可以看得見他人的人。要看得他人什么呢?我想有兩個方面。

第一,看得見他人的好。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的臺灣作家林清玄在吸收禪宗佛教仁愛、悲憫精神后,著眼于社會底層的勞動者,農(nóng)場的工人、理發(fā)師、路邊的小販等等都是他散文中的主角。

   在他的散文中展現(xiàn)了這些處在最底層的勞動者的積極處世態(tài)度和善良,在面對這些善的歷經(jīng),美好的交往中,林清玄也獲得自己的人生感悟。都說生活不缺乏美,但是缺乏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只有留心留意別人的好,看到別人的好,我們才能對生活更加有信心,而且讓自己內(nèi)心更加堅定為善的念頭。能夠看得見別人的好,這其實也是現(xiàn)在我們所倡導了一種物無貴賤的平等觀。社會中有些人習慣于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人,自認為自己是優(yōu)秀,而其他人往往不值得一提。但是從生命的角度來說,天地萬物同屬于地球這個整體,都是生物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人們無論樣貌美或丑,富裕與否都有各自不可磨滅的生存意義。我們呼吁能夠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夠看到別人的長處、善處,哪怕只是點點滴滴的好,都是一種收獲。

   第二是要看得見他人的難。這里我想起一個鮮活的例子,去年在武漢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刻,一名浙江湖州回收廢品的老人感動了全國人。這位老人自己唯一的收入就是撿廢品,但是在國家困難、百姓蒙難的時候,他果斷去社區(qū)捐了一萬元。工作人員想要登記他的信息,他不愿意留下姓名,他說了一句在網(wǎng)上廣為流傳的話 “不要寫名字,要寫名字應該寫一名知恩者?!薄爸髡摺比齻€字力透千鈞。老人對祖國心懷感恩,在國家有難的時候自當竭盡全力。一個回收廢品的老人尚且如此,我們?nèi)绾文軐λ麄兊碾y處視而不見呢?那首老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看得見別人的好是尊重,看得見別人的難是關懷,把心中的善轉化為行動的善,才能讓社會更加溫暖,也讓我們自己的生命更加圓滿。

b25d06bed9d3b02f498ecfe46efb91a9

三、口中有德

   做人講口德。這句話我們并不陌生。口德口德,即口中有德。都說心中有德,是慈悲,口中有德,是智慧?!暗隆焙萌绾误w現(xiàn)出來,靠得是我們的一言和一行。我們經(jīng)常會說,和誰誰誰聊天真是一種享受,很舒服也收獲了很多。這種贊美,大體是因為對方口中有德。何為口中有德?用四個關鍵詞和大家分享。

   說話知進退。說話的分寸體現(xiàn)了做人的分寸。都說做人如尺,必須懂得分寸,而一個人是否有分寸感在和他交流的時候就可以感知一二。我們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凡事好打聽,不管與自己是否相關,都喜歡追根問底,俗稱“很八卦”;我們身邊也一定有這樣的人,說話時事事都要顯得自己好,一句不讓,結果卻爭丟了情義,爭來了恩怨。我想大家對這樣的人一定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那么我們可以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是不是已經(jīng)做到了說話知進退呢?遇事停三分,說話留兩分,做人留一分。、

08a377bfea9c5a8f3f4d24b507c5d1e8

   說話懂謙虛。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說到這里我想起了孩子初學英語時的一個故事。英語老師跟他說,中國人面對表揚總是變得過度謙虛,我們經(jīng)常性的回答是“哪里哪里”“沒有沒有”,文縐縐的一點就是“謬贊謬贊”。而老外則又不那么謙虛,他們用勇敢的說“yes,thanks.”其實我想說話,不管是客氣的否認還是勇敢承認,其實都是一種基于事實的謙遜。面對成績榮譽、優(yōu)點長處,我們客客氣氣不加認同,是因為我們認為還有進步的空間;而即使是外國人這般自我肯定的表述,也不過是對客觀成績的肯定,與大吹大擂、沾沾自喜無關。說話謙虛體現(xiàn)的是我們的涵養(yǎng),是我們的見識和我們的淡然。

說話留余地。現(xiàn)在網(wǎng)上流行一句話: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是的,說話要留有余地,是品德也是藝術,不對他人施加“軟暴力”,也為自己留一扇窗戶。凡事爭鋒相對,極有可能殺敵一千也自損八百。

   說話重承諾。我相信在交往中很多人有這樣一句口頭禪,“得咧,以后有空請你吃飯?!钡恢卸嗌偃苏嬲嫩`行的自己的這句諾言,事后主動請客吃飯呢?很多人可能只是一句客套或者習慣語。但是,人無信而不立。誠信,自古是我們欣賞的寶貴品質(zhì)。言必行、行必果。在我們的交往中,不要輕易的許諾,但一旦許下了諾言就請一定千方百計完成它,因為這就是對我們品德的考驗。

四、心中有愛

“愛”這個字眼太常見了,但是大家是不是真的理解什么是愛,如何去愛?

d816760c7dd813d62b68f4f355f40b4

   什么是愛?與男女朋友的情愛,倆夫妻的恩愛,這些是愛。對父母的孝順,對子女的關愛,這些是愛。對師友的愛戴,對同事的敬愛,這些也是愛。還有一種愛是大愛,縱然這些人與我們沒有什么直接的親密聯(lián)系,但是我們出于自身的責任和擔當,踐行對他們的承諾,付出無私的幫助,甚至生命,這些相對于前面說的情愛、敬愛等等,是“大愛”。

   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我也重溫了百年黨史的風雨歷程。透過百年風雨,我也看到很多“大愛”之士和大愛之舉。革命年代,那些用自己的紅色精神傳遞出時代強音的革命烈士們,以舍生取義講奉獻,絕不服輸能斗陣的精神,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一心為民,人們至上的堅定信仰。在建設年代,那些扎根在祖國各個邊陲地區(qū)的建設者們,放棄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毅然決然建設別人的家鄉(xiāng),傳遞了我為人人的力量。在現(xiàn)如今,經(jīng)濟水平已經(jīng)大幅提高,但還有很多人無私的奉獻在了祖國最需他們的地方。年輕的黃文秀倒在脫貧攻堅的戰(zhàn)場上;身患重病的張桂梅堅持了40年讓山里的女娃娃走出了大山,用教育阻斷了代際貧窮;鐘南山80高齡掛帥出征戰(zhàn)疫,救國于危難,無愧國士無雙;駐守中印邊界的團長祁發(fā)寶,面對印軍的無理挑釁,即使手無寸鐵也要張開雙手迎敵,即使犧牲也寸土不讓。這些都是當之無愧的“大愛”。

a89dec045aa4a980768c3a7789c958e0

   愛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力量。試問是什么讓人們懷有這種能力,擁有這種力量。我認為,歸根結底是善。善良讓我們有能力去愛,有力量傳遞愛。愛的本質(zhì)是給予,而不是獲得。我們面對這些“大愛”,滿滿都是動容,汲取這些愛的能力,我們才能將自己成長成理想的模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奇跡。點燃內(nèi)心的愛、激發(fā)潛藏的愛、播撒溫暖的愛、守護逝去的愛,以情動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才能鑄就更健全的人格、更高貴的精神。

五、愛中有序

萬物有愛,同樣萬物有序。我們繼續(xù)愛的話題,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愛也是有序的?

87a6710a8f7564c0bd787f2db86e4965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一本書,家庭系統(tǒng)排列入門,作者是家排療法創(chuàng)始人海靈格,他提出一個核心的觀點,“愛跟秩序的沖突是所有悲劇的開始和終結”。我們在做很多人都已經(jīng)為人父母,當我們的孩子在千呼萬喚中誕生,他會受到父母的無私關心和幫助,而孩子也承擔了父母的愛,也會對父母付出愛。這是一種很深的聯(lián)結。我們會自覺地維護父母,一如父母會天然地守護我們,對于我們這個共同擁有的系統(tǒng),我們都送上了無與倫比的忠誠。其背后的邏輯就是一種家庭秩序。

   如果家庭的秩序亂了,那么愛則有可能是牢籠、是枷鎖、是讓生活變得更糟的根源?!拔覀冞@么做是愛”“我們還不是為了你好”……這些都可能成為親子關系的裂痕,成為家庭戰(zhàn)爭的咒語。當知道愛,不知道秩序的時候,愛就盲目,就變成了糾纏,只有覺悟到愛背后秩序,才能化解。

因此,愛是序的,在社會系統(tǒng)中,愛與萬物一樣,有它的運行法則,有它的秩序。我總結起來有兩個關鍵:整體和平衡。

   整體,指的是愛要從大局出發(fā),個人的小愛服從而對家國,對社會的大愛,這就需要我們摒棄自私的愛,無謂的愛,從更好的角度去用好我們的愛。就像在去年抗擊疫情的時候,很多醫(yī)護人員舍棄了自己的小家,保衛(wèi)了祖國的大家,他們對國家對人民的大愛,也讓他們對小家的棄與舍成為了另一種愛。

   平衡,是指愛的是雙方要處于一種大致平等的地位。我們都說愛是不可衡量的,確實,愛無價也難以判斷事多是少,是長是短。但可以肯定的是愛是相互的,它是人們之間的一種互動,互動的雙方要平等、要同向付出,通向發(fā)力。正如父母之于子女的愛,雖然不求回報,但是必須教會子女愛人的能力;子女之于父母的愛可能受到在外求學、工作的一些限制,但是也需要全心全意的愛父母。如此,愛才是平衡,才會良性發(fā)展。

六、行中有覺

“去去去中知,行行行里覺?!边@是《道德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名言。這句話說的是在去的過程中,才能有所收獲,在行的過程里才能覺醒。這強調(diào)的是實踐的重要性,已經(jīng)在實踐中提升自身覺悟的意義。行中有覺正有此意。

   不管是生命還是生活,都在一個“生”字,這個“生”字包含著豐富的意蘊:一方面,天地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小小的花兒、蜜蜂體內(nèi)也蘊含著無限生機與力量;另一方面,人處在不斷成長、發(fā)展之中,擁有巨大的價值與尊嚴。人類就是通過大量實踐,在與自然的不斷沖突、協(xié)調(diào)中實現(xiàn)自身存在的價值。而這個過程中價值獲得的多少取決于個人對于實踐的思考和覺悟。從哲學的角度來說,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是短暫而脆弱的,但是若將每一個個體納入到機的自然整體之中,并且在宇宙生命的不斷更新中反復體驗到生命的偉大力量,它則是永恒發(fā)展,生生不滅的。生命的歷程就像是寫在水上的字,順流而下,想回頭尋找的時候總是失去了痕跡。所以,沒有必要過于留戀或者停駐在過去的快樂,那是自尋煩惱,而我們不時從記憶中想起苦難,反而使苦難加倍。生命歷程中的快樂或痛苦,歡欣或悲嘆都只是寫在水上的字,一定會在時光里流走。而我們關注的生命,應該是當下。所以我們應該突破當下生存環(huán)境的封閉性限制,進行大量的審美實踐,使得個體狹隘的自我通過實踐活動在永無止境的時空中獲得新的價值與意義。

   提高實踐行動中的覺悟離不開生活,尤其是對生活的觀察。從生活智慧中發(fā)掘人生的價值。在體物入微的實踐觀指導下,對一切人事物都抱有崇敬、尊重、學習和模仿的態(tài)度。哪怕是一只小小的毛毛蟲,幾只嗡嗡作響的小蜜蜂,可以引發(fā)我們對于與生命的暢想。向生活學習,從生活中感悟,從感悟中提升就是一種態(tài)度,將是讓我們的人生不斷走向圓滿,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提高。

   朋友們,生命是自然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無論順遂與否,凡是經(jīng)歷,都是自然饋贈的禮物。人此一生,山水一程,于時光匆匆中抓住幸福的瞬間,無悔過去,無懼將來,方得始終。我們的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們的生命就在自己的腳下。心里越是豐盈,則生活越是美滿,增添心靈的成色,尋找內(nèi)心的“珍珠貝之質(zhì)”,保有清明的心性,自在、舒放、自然地正視自己的生命,用善心、真情、愛意、道德,收獲人生中那顆屬于自己的珍珠。


責任編輯:李編
分享到:
0
【慎重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旅游生活報"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nèi)進行!

未經(jīng)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和鏡像,如有發(fā)現(xiàn)追究法律責任 粵ICP備2020138440號